上周已经写过一篇关于股市模型的内容,把股市整体比作池塘集合和里面转生鱼建立的共生系统。那是大系统的模型,虽然对实际操作有帮助,但并不具体。到具体股票上,往往是“买了就跌、卖了就涨”,“明明是利好,自己冲进去就被套”,“明明是利空,自己刚割肉就拉升”,感觉股市里的逻辑一会正,一会反,让小散们无所适从。
今天咱们再更具体一些,针对具体的池塘建立一套可以指导选股和操作的模型。
具体模型详见下图:
这是一个常见的系统分析图,里面的主要要素有目标、存量、流量、回路和杠杆点几大要素。下面我们逐个来说明。
1、目标:目标是系统产生的最终结果的呈现,具体到股票上就是股价。
2、存量:存量是整个系统的稳定器,让系统可以应对各种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具体到股票上就是市值。
3、流量:流量让存量产生变化,从而推动系统的变化。具体到股票上就是买入和卖出,或者说筹码的交换。
4、回路:回路包括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增强回路让系统快速沿着单一的方向变化,调节回路则是抑制变化的力量。具体到股票上就是趋势的变化、压力和支撑。
5、杠杆点:杠杆点是系统的敏感点,它能有效且快速地驱动回路,让系统目标产生剧烈变化。具体到股票上就是预期和情绪。
首先对于系统的目标股价来说,其指导意义最为明显,股价涨了赚钱,股价跌了亏钱,绝大多数散户都是根据这个指标来操作的。但如果不去分析系统的其他要素,股价的变化无从预测,对操作的指导意义最差。这也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对股票的思考停留在了最表面。
其次对于存在量更准确的表征应该是股数而不是市值,因为股数在一定时间内是个固定数值,但市值却是随着股价波动的。但市值这个数据更直观,所以我们用市值这个指标来说明存量。
前面说了存量是系统的稳定器,对于股票来说市值就是股价的稳定器。市值越大的股票股价波动越平稳,每个交易日往往波动不会大于1%。而市值越小的股票,股价往往上蹿下跳,动不动就来个涨跌停。我想没有几个人见过工商银行涨跌停,但24年的“波动王”ST景峰,总股本只有8.8亿股,24年涨跌停却达到了惊人的142次,其中84次,跌停58次,占当年总交易日的55%。
再次说流量,流量分流入和流出,表现在股票上就是资金与筹码的交换。如要资金需求大于筹码提供,资金流入推动股价上涨。如果筹码抛售大于资金承接,资金流出推动股价下跌。叠加系统中存量的规模,市值大的股票推动上涨时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更长的时间,推动下跌时亦然。
然后说回路,散乱的流量是会相互抵消,表现在股价上就是平稳的波动。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流量形成了不断重复的闭环,就会对系统产生剧烈的影响,表现就是股价的快速涨跌,我想这一点常年“打板”的散户应该深有体会。但当股价波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迎头接上调节回路,努力让股价回归其价值区间,这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压力位”和“支撑点”。但当调节回路被突破后,股价就会沿着单一方向快速演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突破”。但太强的单一增强回路会造成系统的“崩溃”,表现在股价上就是突然间毫无预兆的崩盘。
最后也是对散户来说最重要是就是系统的杠杆点,因为之前的各种要素,资金量和影响力都有限的小散,对其的掌控不能说毫无力度,只能说基本没有。但杠杆点不同,杠杆本身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意思。虽然在我看来散户不能制造或操控杠杆点起效股票市场模型,但最少能确定性地预测一些杠杆点的起效,而这就是收益的来源。
常规的杠杆点分两类,一类是预期,一类是情绪。预期指市场对一支股票未来趋势的预测,它可以分类政策驱动、信息驱动、业绩驱动和资金驱动四种类型。而情绪是特指那种股价在特定时间内产生快速变化后引起的投资者的不理性情绪,这种不理性情绪会让增强回强突破调节回路抑制作用的关键。它也可以分类为政策驱动、信息驱动、业绩驱动和资金驱动四类。
那么以上四类驱动那一种是散户可以确定性预测并从中谋利的呢?
第一是政策驱动。怎么说呢,通过系统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系统理论学等一系列的学习,再加上系统的信息搜索、处理、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大概率地正确预测国家政策走向也是有可能的。但一听这就是高端局,不是普通散户可以随便玩得转的。
而且最近几年,政策往往是“利好兑现是利空的状态”,坑了不少散户。究其原因,主要是产业类政策不是核心机密,往往被大机构提前一周以上得知,并提前布局。等正式公布后,除非大超预期的利好,小散冲进去都成了接盘侠。如果是利空,小散更是后知后觉地失去了全身而退的机会。
第二是信息驱动,其实政策也是一种信息,但之所以没有归入这一类,是因为虽然难但是还是可预测的。而这里的信息特指那些不可预测的信息,因为它要么是突发的,要么干脆就是编造的。如龙年炒龙、小作文、大V荐股、社会性新闻都是这一类。以前依靠这一点炒股的游资、散户大有人在,赚得盆满钵满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近年来,随着量化交易的盛行,它们把这种信息差的定价速度大大提高了,几乎达到了分钟级别,等小散看到信息再行动,往往就成了接盘侠。更狠的是量化收割起来,可没有游资的“温情脉脉”股票市场模型,那可是大小通吃、一网打尽,主打一个稳准狠。
第三是资金驱动。这种驱动形式是散户最应该远离的,因为他的本质就是大资金的“做局”游戏。之前市场盛行的庄股就是这一类型。在那一行人的术语里这叫“做项目”,先用资金把股价拉起来上周讲股市模型,今更具体!附常见系统分析图要素说明,吸引散户入场,然后再抛售筹码收割。这里面整体操作过程,全凭项目方的设计,不懂其套路的入局者,基本就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最后是业绩驱动。这里面核心指标是基本面分析,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价值投资。但很多小散是先被套住才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的股票市场模型,原因就是没有事前的分析。自由现金流、折现贴现、估值体系这些都是技术高端流,不适合普通小散。我们要找的是一些确定性的指标,比如周期规律
库存周期、能源周期、专属周期(液晶周期、猪周期)
、业绩反转、业绩改善等。这些指标都是有公开确定性信息可查的,只要定期搜索关注即可。
但即使是这些确定性的指标,也要选有操作空间的股票去投资,就是给你进入和退出的时间的标的。具体来说就是市值达到一定程度的股票,因为较大的市值,意味着较大的存量,而存量稳定系统的作用可以让上面的指标不那么快地体现在股价上。从而把主力、游资、散户等各类投资者在时间的维度上拉到同一起跑线上来,谁也没资格抢跑上周讲股市模型,今更具体!附常见系统分析图要素说明,都要耐心等待流量缓慢改变存量的过程。
这时候拼的就是耐心,因为上面这些周期里面最短的库存周期也是三年起步,而业绩的反转则是通过一个季度一次的财报来确认的。
最后总结一下,说了这么多,具体的操作也就显而易见了。成为一名有耐心的散户,根据周期、业绩等确定性的指标,寻找一只市值足够的股票,让自己能从容地进入并等待利好的兑现,然后在情绪失控前从容地离开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自我介绍:
独立中年人:一个独立思考的中年胖子,理性分析获取投资收益。已连续七年投资收益12%+上周讲股市模型,今更具体!附常见系统分析图要素说明,专注于增加“睡后收入”。投资路上“打怪升级”,小步快跑奔向“财务自由”。
说明:以上所有预测均体现了作者本人的投资水平,说对了是运气,说错了是水平,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请相信我上面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