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地方财政收支
2014年,青岛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5.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5%,完成预算的101.4%。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5亿元,增长5.1%。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2.1亿元,增长11.1%,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7.1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3亿元。
发挥财政职能,财源经济平稳增长
支持稳增长调结构 2014年,全市投入38亿元,通过盘活土地等多元化政策扶持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123个。设立市区两级棚户区改造基金,解决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问题,建立来源稳定的基金筹资模式。
为企业减税降费 截至2014年底,经过两轮“营改增”(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下同)扩围,企业减税面达97%,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全部下降,税幅下降36%;加上落实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全年为企业减税56.8亿元。为落实中央、省、市收费减免政策,实行省级以上开发区项目落地审批零收费;全市通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减免、暂停、后置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69项涉税业务核算,为企业和居民减轻负担4.5亿元。
加强依法治税 2014年,落实《青岛市税收征收协助条例》,完善社会化综合治税机制,扩展财源建设信息平台覆盖范围,新增18个部门51类涉税信息,税务部门利用这些信息查补入库税收金额7.1亿元。通过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全市财政收入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收入金额净增106.3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3.6%,增长1.1个百分点。
财政资金向改善民生、帮扶基层倾斜
2014年,市级通过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198.3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5.7%,增长1.7个百分点。提高10项民生保障标准,新增5项民生保障政策,拓展5项民生保障范围。支持重点区域和薄弱区(市)发展。市对区(市)各项专款补助支出161.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专款补助93亿元(用于平度、莱西、即墨、胶州的专款补助47.2亿元,占全部专款补助的50.8%);政府性基金专款补助68.2亿元。通过财力补助等方式,安排19亿元用于支持平度、莱西、市北、李沧、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保税港区等区域发展。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2014年,市财政局研究提出《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对未来几年全市财税改革方向、目标和路径作规划研究,部分改革举措已实施。
建立综合预算统筹管理机制 将政府性收支按照资金性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步编制,实现一般公共预算与其他预算统筹衔接,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
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 结合2015年预算编制,对市级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和流程再造,建立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建立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通过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下降44.2%,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提前一年达到中央确定的当年结转资金占支出的比重控制在9%以内的目标。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2014年,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首部绩效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青岛市预算绩效管理条例》,为构建全过程绩效管理新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市财政累计投入创投及蓝色引导基金5.5亿元,吸引参股基金22家33.7亿元;对41家企业实施直接股权投资8.9亿元,吸引其他基金跟进投资及银行配套贷款32.4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放大近10倍。成立财政资产管理中心,搭建起财政资金市场化运营平台,运作“东方·儿童屏幕”项目,入股建设6家农贸市场。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青岛体育中心项目和胶州湾隧道一期项目被财政部纳入全国示范项目名录。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2014年,市财政局研究出台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因公临时出国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和外宾接待费等6项经费管理办法,构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体系。继续按5%压缩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市级“三公”经费预算额压缩10.4%。启动财政资金电子化支付管理改革,市级国库实拨资金和直接支付业务上线运行。
推进预决算公开 2014年,制发《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全部向社会公开市级财政预决算报告及附表、99个部门的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等,区(市)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进展。在全国率先开展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与执行信息公开,首先选取社会关注度高的20项专项资金,按照全链条和原生态形式,通过“青岛政务网”实时动态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2014年,建立财政监管特派员制度,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全程监管。推进财政监管电子化改革,开发建设“阳光财政——风险智能防控平台”,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
深化政府债务管理 2014年,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方案审核制度和政府债务风险监控机制,将政府债务风险监控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经国务院批准青岛市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改革试点2014年青岛市财政收支情况及财政职能发挥成效,核准自发自还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5亿元,成为全国10个试点地区之一。做好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奠定基础。(李琪)
国家税务
业务概况
2014年,青岛市国税系统完成各项税收收入1340.05亿元,其中国内税收完成691.4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3%;完成地方级税收收入168.47亿元涉税业务核算,增长22.9%。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减免税款387.07亿元。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对农业生产资料、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进行征前减免,为福利企业、软件产品落实即征即退政策,全年减免税款84亿元;落实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年兑现所得税优惠减免税款28.63亿元,惠及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企业2.61万户。提高增值税起征点,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全市有11.2万户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到政策红利,全年减免增值税5.1亿元。
税收法治
2014年,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推行税务柔性行政工作方式,帮助纳税人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向社会公开76个行政审批项目,接受社会监督。推进“营改增”试点,做好政策宣传,强化集中培训,统一政策口径和执行尺度。选择典型行业进行工作调研,研究解决企业涉税诉求。全市有6.58万户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范围,累计入库“营改增”税款38.03亿元,累计7万户各类纳税人享受改革红利,整体减税37.1亿元。
税种管理
2014年,研究修订增值税减免税管理规定,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贯彻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规定。加强所得税后续管理,完善风险管理特征库,落实风险管理项目制度,实现涉税风险事项自动提醒。建立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系统,加强进出口税收管理,制定15项具体措施,在全国率先做到10个工作日内退税。加强对关联企业国际反避税调查和非居民企业跨境税源监控管理,全年反避税入库税款1.6亿元、非居民企业入库税款9.37亿元。
税收征管
2014年,加强纳税服务规范与现行业务规程衔接,推行电子档案系统,修订普通发票代开管理办法,组织开展非正常户专项清理。组织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平台”,建立统分结合的多层次税源监控体系。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深度应用,采集涉税信息19个部门52类886万笔,组织开展专项纳税评估;评估入库税款7.04亿元,增长14.06%。
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
2014年,加强大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国、地税协作,实现管理信息共享,完善大企业走访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建立与大企业高层对话制度,加强税企沟通。组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团队,按行业划分为中石油、金融、华能五矿3个项目组,集中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完成18户大企业分事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做好与国家税务总局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的企业集团驻青成员企业的税收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对市政府“大企业直通车”企业的政策指导和服务,全年办理大企业涉税诉求56项,服务事项3078件。
电子税务管理
2014年,推进信息化税收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实现催报催缴业务智能化处理,对1.06万户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补报、补交税款7470万元。开发“网上缴销和领用普通发票服务平台”,推行电子发票试点,实现电子发票平台与市公用事业收费平台对接,优化税收征收环境,提高税收征收效率。
税务稽查与执法督察
2014年,组织开展医药销售、服装制造、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股权转让等专项检查。检查纳税户1600余户,查补违规税款收入5.4亿元,查处税收违法大要案件10起。坚持案头分析与实地核查结合,加强执法督察;通过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执法责任制建设;推进执法督察常态化,提高执法督察成果转化水平。全年执法监督查出7大类42个问题,涉及纳税人2428户次,查处违规税款1933万元。
纳税服务
2014年,建立进户执法统一管理平台,加强进户执法事前管理,避免重复检查,简化办税流程87项,简并报表资料85项,整合减少税收检查13次。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分3个阶段出台便民办税举措44项,创新“手机税税通”办税平台,提供9大类50项纳税服务,拓展“同城通办”涉税业务,实现31项业务同城通办,免费推行“网页申报”,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办税平台。编写“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操作指引”,实现与“纳税服务规范”的融合对接,落实692条国税业务基本规范,实现率100%,高于国际税务总局标准的45项;212条升级规范实现率74.1%。
税收科研与税务文化
2014年,完成总局、中国税务学会下达的研究课题2项、市级课题成果1项、系统重点课题研究成果44项。市国税局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测评,李沧国税局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测评指标通过审核,市南、市北、城阳国税局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平度市国税局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队伍建设
2014年,市国税局推行“计划、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实现税校实体化运转,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举办处级干部读书班、科级干部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专业人才培训等培训项目51期,培训干部2717人次,参训总量19590人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选拔岗位能手303人、兼职教师56人。(刘兵)
地方税务
收入概况
2014年涉税业务核算,青岛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42.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其中,完成税收收入599亿元,增长12.7%;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2.3亿元,增长10.9%。
税收法治
2014年,市地税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取消和下放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行政审批事项8项;梳理完成8个类别64个项目的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实行目录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在制定的《税务案件定性处理若干问题的工作指引》中新增发票违法行为认定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
税种管理
2014年,市地税局推广应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动态管理软件,组织土地出让契税税源核查,拉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契税增长18.5%;开展船舶车船税委托代征,车船税增长15%;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开展股权转让等非劳务所得税源核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5.2%和21.4%;加强清理欠税工作,落实欠税公告、强制扣款和新建商品房监管资金缴税等措施,全年清理欠税6.4亿元,增长23.5%。
风险防控
2014年,市地税局优化税收风险管理系统,风险分析指标由原有的140个增至182个;改进风险管理流程,实施两级风控中心筛选,定期定量报送。全年派发预警和评估任务30869户,入库税款12.7亿元。其中,纳税评估有效率92%,增长26个百分点;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11户企业集团补缴税款及滞纳金6796万元。
增值应用第三方信息
2014年,市地税局落实《青岛市税收征收协助条例》,与市财政局、市国税局联合发布《涉税信息采集目录》,利用第三方信息智能应用平台,采集涉税信息478万条,入库税款35.6亿元,增长64.8%。其中,通过互联网涉税信息监控平台,增加税收4.1亿元;应用“电子影像系统”,采集24.3万户纳税人电子档案251万份。
税务稽查
2014年,市地税局开展税收专项检查、重点税源检查、发票整治和积案清理,推行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联动式检查、银行业调研式检查及疑难案件团队式稽查,全年检查纳税人1339户,稽查入库9.75亿元,增长27.6%。其中,查处100万元以上案件54起,增长69%。税警联合破获虚开发票案件2起,检查“受票单位”3314户,查处税款等6462万元。
纳税服务
2014年,市地税局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便民服务举措29条。(1)推行办税服务规范化。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整合岗位职责,简化办税流程,办税效率增长27%。(2)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试行“三证合一”。地税、工商、质检三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三证联办。(3)扩大网上办税。新增网上办税业务38项,网上申报率97%,提前两年实现国家税务总局制订的目标。(4)VPN移动办税。配合房产交易部门,通过“移动税务办公系统”,在李沧区售楼处现场办理房产证。(5)推行房地产交易大厅POS刷卡直接缴库,试点单位平均办税时间由15分钟缩至5分钟。(6)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协作事项扩大到税务登记、委托代征等。(7)维护纳税人权益。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中心和纳税服务联系点,及时接访维权纳税人。(8)免费政策辅导。举办“税收政策大讲堂”25期,免费培训纳税人1.3万多人次。
减税惠民
2014年2014年青岛市财政收支情况及财政职能发挥成效,市地税局创新减免税申报和核算方式,全年减免税收5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优惠覆盖面达99%以上,为家庭唯一住房自然人减税10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减税6.8亿元,发挥税收对“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促进作用。
绩效管理
2014年,市地税局借鉴目标管理考核的经验做法,建立“决策下达—执行实施—绩效考评—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把重点工作和考评指标、工作执行落实情况及过程管理、绩效考评有机融合,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市地税局年度绩效考评成绩居全国税务系统34个省级地税部门第二名。
教育培训
2014年,市地税局实施大规模脱产培训和联合培训,举办脱产培训班19期,培训900余人。继2013年5人入选首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后,又有5人入选,录取人数居全国税务系统第二名,截至2014年底,该局有国家税务总局专业人才库人员和省地税局业务能手100人。
行政管理
2014年,市地税局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撰写综合材料33篇45万字,获各级领导批示肯定;加强对督查督办,编发《督办专报》18期、《督办通报》35期,督办事项349件;编发地税动态29期、信息18期、调研25期、信息调研采用情况通报4期。政务信息调研积分居全国地税系统第二名、全市105个市直和中央与省辖部门第15名。
作风建设
2014年,市地税局出台《政府采购工作暂行规定》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办法》等制度,精简会议19.6%,减少文件13.5%,公务接待费用下降67%。制定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实施意见和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实施意见。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录制《税案释法》警示教育片组织观看2014年青岛市财政收支情况及财政职能发挥成效,组织干部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严格监督检查,对15个单位税收执法情况进行督察,补缴税款1.16亿元。对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和任期财务审计,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建立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升级版,升级风险防控平台,依托33个风险防控指标,对税收执法各环节自动扫描、风险预警和跟踪核查,市地税局在全国税务系统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市地税局机关“税徽闪烁党旗红”获省级优秀党建品牌;开展“软实力”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市地税系统16个单位全部成为省级文明单位,市地税局机关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徐涛)